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Viewability」標籤的文章

當可視率不再代表廣告成效,行銷人如何搶攻客戶眼球?OneAD用注意力衝擊指標助品牌決戰在前端

圖片
根據宏盟媒體集團 2022 年的研究調查,在資料量爆炸的年代,Z 世代消費者對廣告的注意力只剩下 1.3 秒。面對如此短的注意力時間,每人每日平均卻會接觸到超過千筆以上的訊息。為了消化大量資訊,很多人不是一目十行、快速瀏覽,就是同步處理各種訊息,例如:在追劇時順便看一下LINE訊息,造成即便看到訊息,可能也不記得自己看過的內容。 在此情況下,品牌習慣使用的成效衡量指標:可視率(Viewability),已難以代表用戶真的有看、有關注廣告。品牌需要同時衡量閱聽眾的注意力,才能更全面地檢視廣告投放的實際成效。 可視率退場,「消費者注意力」成為重點,OneAD 在台灣首推「 注意力衝擊指標 」 在國外,許多國際知名品牌如海尼根、奧迪等,皆已開始與廣告科技公司合作,以「消費者注意力」作為衡量數位廣告活動成果的重要依據。近期更有外國媒體報導指出,Dentsu、Havas、IPG 等大型媒體代理商,開始採用注意力數據來了解不同媒體版位的注意力獲取能力,並依此來分配媒體預算。 因應國際最新趨勢,及低注意力時代對品牌主廣告行銷帶來的挑戰,OneAD 率先接軌國際,回應廣告主需求推出台灣第一個注意力指標,讓品牌得以使用科學化的標準,更了解廣告的實質溝通效益。透過注意力衝擊指標,品牌將能在一開始制定廣告策略時,便選擇具注意力衝擊的廣告格式,將預算投資在最合適的地方,最大化廣告的投放成效。 品牌最愛用衝擊力卻最低?!OneAD 領先業界,打造科學化指標衡量廣告 注意力衝擊 網頁中隨處可見的 300*250 尺寸橫幅廣告,進稿方便、格式通用,是品牌主數位廣告規劃中的常客。這個大家熟悉且愛用的廣告格式,到底能創造多少注意力衝擊力道來吸引消費者注意力呢?「透過我們的注意力衝擊指標公式,我們發現,這一類的橫幅廣告的衝擊分數,只有 1 而已。」果實夥伴 OneAD 總經理葉毓輝說道。 為了幫助品牌主瞭解不同廣告格式對閱聽眾創造的注意力衝擊,葉毓輝表示,OneAD 更創台灣廣告界先例,以全台最大、每日集結超過 6,000 萬筆消費者廣告行為數據的資料庫為基礎,打造注意力衝擊指標,透過簡單的計算公式,為廣告的注意力衝擊定出客觀的衝量標準,確保有效溝通。 OneAD 率先為台灣廣告主推出「注意力衝擊指標」,科學化地以「凝視時間 x 互動參與比 x 螢幕佔比」公式評估廣告格式的注意力衝擊力道,提高品牌與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