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Meta」標籤的文章

網路廣告第三勢力崛起!不譲#google #meta 壟斷!亞馬遜 #amazon DSP 與#微軟 聯盟

圖片
  🔥 亞馬遜 DSP 稱霸戰!聯手微軟,它如何成為開放網路廣告的新霸主? 亞馬遜已經不再只是電商巨頭!它正快速成為整個廣告業的領導者。 繼成功將 Netflix 和 Spotify 等平台納入合作夥伴名單之後,亞馬遜現在又將科技巨頭微軟(Microsoft)拉進了戰局。這項重磅交易不僅是一個客戶移轉通知,更是亞馬遜 DSP 鞏固其在開放網路(Open Web)廣告市場地位的關鍵一步。 🤝 微軟合作案:亞馬遜 DSP 影響力大增 隨著微軟的需求方平台(Microsoft Invest)將在三月前關閉,亞馬遜將全面接手這些來自北美、拉丁美洲、歐盟和亞太地區的廣告客戶。微軟承諾提供「禮賓級」的高接觸轉換支持,確保客戶能順利移轉。 更重要的是,亞馬遜透過這次交易,將微軟 Monetize 程式化市集納入其「認證供應交換計畫」(Certified Supply Exchange program)。這代表亞馬遜持續將更多的開放網路庫存編織進其 DSP 中。 🎯 亞馬遜 DSP 的三大致勝武器 廣告買家指出,亞馬遜提供的正是廣告業的「神聖三位一體」: 1. 大規模的覆蓋率 (Reach at Scale): 亞馬遜 DSP 在過去幾個月積極與 Roku、Disney、Netflix、Spotify、SiriusXM 等多家平台簽訂庫存協議,建立了一個日益龐大的串流媒體版圖。光是在美國,結合亞馬遜自有庫存和 Roku,其 DSP 就能觸及 8,000 萬個聯網電視(CTV)家庭。 2. 精準的成效 (Measurable Performance): 透過亞馬遜的 DSP 購買廣告,廣告商能利用其獨特的購物者數據,獲得在轉換率上的優勢。亞馬遜的目標是讓其 DSP 不僅龐大,且在亞馬遜站內外都能同樣有效。 3. 極具競爭力的定價 (Pricing Power): 亞馬遜正在利用其規模來壓低利潤。其 DSP 費用通常介於 4% 到 8%,但根據消費水準和庫存類型,費用甚至可能低至 1%,或完全消失。亞馬遜願意以低於市場的價格來贏得市場份額。 📈 為什麼現在?這對市場有何衝擊? 這波積極擴張的背後,是亞馬遜執行長 Andy Jassy 的明確指令:廣告業務必須像 AWS 一樣,成為公司的核心利潤引擎。亞馬遜正在全面改造其 DSP,使其成為廣告資金投入開放網路的「...

Machine Learning Will Eat Ad Budgets, But Who Gets The Bellyache?

圖片
隨著 Cookieless 即將到來,封閉花園的大型科技公司正積極使用機器學習的方式, 打造並推廣其全自動化的廣告服務。例如先前 媒體 監測分享過 Google Performance Max 與 Meta 的 Advantage+ Shopping Campaigns (ASC)。近期,微軟也表示將在今年夏天發布自己的「 Performance Max」。 然而,全自動化廣告產品最大的問題是, 其內部的運作可說是黑箱作業, 廣告主無法得知平台是如何進行版位安排、不同渠道的預算劃分, 以及受眾鎖定的優化。若系統出現問題, 廣告主也無法於第一時間補救,例如前一陣子 Meta 系統出錯導便致廣告主損失共數千萬美元。報導指出, 全自動化廣告服務為目前趨勢所趨, 但若科技大廠想持續呼籲廣告主將大多數預算投入其中, 系統與產品的穩定性必須跟著提升。 Source:  Machine Learning Will Eat Ad Budgets, But Who Gets The Bellyache? | AdExchanger

聯盟行銷